寖弛
成語(Idiom):寖弛(jìn chí)
發音(Pronunciation):jìn c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逐漸松弛或逐漸放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寖弛是由“寖”和“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寖,讀音為jìn,意為逐漸;弛,讀音為chí,意為放松。寖弛的基本意思是事物逐漸松弛或逐漸放松。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精神狀態、紀律等逐漸松懈或放松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寖弛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一個集體在一段時間之后逐漸變得松懈或放松的情況。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學生在期末考試結束后逐漸變得懶散,不再努力學習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隊在完成了一項重要任務后逐漸變得松散,不再保持高度的團結和紀律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寖弛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中。故事講述了齊國的僖公在統治初期非常嚴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變得放松和懈怠,導致國家的紀律松弛,國家的力量逐漸下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如果長時間保持松懈和放松的狀態,將會面臨衰落和失敗的危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寖弛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寖”和動詞“弛”組成。其中,“寖”表示逐漸,是動詞,“弛”表示放松,也是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在完成了項目之后逐漸寖弛,導致工作效率下降。
2. 他的學習態度逐漸寖弛,成績也開始下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寖弛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一個緊繃的弓弦上拉扯,一開始非常緊張,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弓弦逐漸松弛,人的狀態也逐漸放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松弛”、“放松”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紀律、精神狀態相關的成語,如“松懈”、“懈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放學后,孩子們逐漸寖弛,開始玩耍。
2. 初中生(13-15歲):期末考試結束后,同學們逐漸寖弛,不再努力學習。
3. 高中生(16-18歲):參加高考之后,學生們逐漸寖弛,開始享受假期。
4. 大學生(19-22歲):畢業之后,同學們逐漸寖弛,開始找工作或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