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湎
成語(Idiom):酣湎(hān miǎn)
發音(Pronunciation):hān m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陶醉、沉迷于某種境界或事物之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酣湎指人沉迷于某種事物或境界,忘乎所以,陶醉其中。形容人沉醉于美好的感受或境界之中,無法自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對于美食、音樂、藝術等感到極度陶醉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人對于某種情感、境界或事物的全身心投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酣湎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十九年》:“酣湎于酒,不知其數。”意為陶醉于酒,不知道喝了多少。后來,這個成語逐漸用來形容人陶醉于某種境界或事物之中,忘乎所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夜陶醉在音樂的海洋中,真是酣湎無比。
2. 在那個美麗的山谷里,我們都感到酣湎無比,仿佛置身于童話世界。
3. 她看到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畫,完全酣湎于其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酣湎”拆分成兩個部分,“酣”讀音與“寒”相似,可想象一個人喝了很多酒后,臉紅通紅,酩酊大醉的樣子。而“湎”讀音與“眠”相似,可聯想到一個人陶醉于美好事物中,忘記了時間,沉迷于其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酣湎相關的成語,如“醉心于”、“沉醉于”等,以豐富對于陶醉、沉迷的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游樂園里玩得酣湎,一點也不想回家。
2. 初中生(13-15歲):他對于足球的熱愛讓他酣湎其中,每天都想著踢球。
3. 高中生(16-18歲):她對于文學的癡迷讓她酣湎于文字之中,寫出了許多優美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