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匡時濟俗
發音(Pronunciation):kuāng shí jì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糾正時弊、改善風俗,使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匡時濟俗是由“匡時”和“濟俗”兩個成語組成的合成詞語。“匡時”意為糾正時弊、正本清源,“濟俗”意為改善風俗、使之更加良好。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通過糾正時弊和改善風俗來使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或團體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努力改善社會風氣,推動社會進步的情景。也可以用于表達對某個時期或社會現象進行批評和改進的期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宋國國君宣公在位期間,國家風俗敗壞,社會秩序混亂,他決心要改善這種狀況。于是,他任用了賢能之士,對官員進行整頓,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糾正了時弊,改善了風俗,使得宋國恢復了往日的繁榮和穩定。后來,人們用“匡時濟俗”來形容宣公的這種行為,表示糾正時弊、改善風俗的美好愿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是一個匡時濟俗的典范。
2. 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匡時濟俗。
3.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以身作則,積極匡時濟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匡時濟俗”與改善社會風氣的意義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參與了改善社會的行動,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改善社會風氣、推動社會進步相關的成語,如“除舊布新”、“扶正祛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通過文明禮貌的行為來匡時濟俗。
2. 初中生: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匡時濟俗。
3. 高中生:我們要關注社會問題,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為匡時濟俗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