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莧
基本解釋
草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九·石莧》﹝集解﹞引 蘇頌 曰:“生 筠州 ,多附河岸沙石上,春生苗,莖青,高一尺以來,葉如水柳而短,八九月土人采之。” 清 曹寅 《看西廊秋葉》詩之一:“石莧經秋艷,婆娑葉一廳。”
成語(Idiom):石莧(shí xiàn)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x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頑固不化、不肯改過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莧是一種堅硬的植物,很難被改變。因此,成語“石莧”用來形容那些固執、不肯改變的人。這種人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意見或改正自己的錯誤,堅持己見,不顧他人的勸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批評、警告或諷刺那些固執己見、不肯改正錯誤的人。可以用于各種情境,如工作場合、家庭、學校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石莧”成語的起源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典故,但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在農村社區中,人們會互相幫助和指導,但有些人固執己見,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建議或改正錯誤。因此,人們用“石莧”來形容這種固執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莧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詞組成,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石莧,從不聽取別人的建議。
2. 這個學生很石莧,總是堅持自己的錯誤答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石莧”的方法可以是將其與堅硬的石頭和難以改變的植物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像石頭一樣固執,不肯改變。這種聯想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學習更多與成語相關的詞語和故事,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此外,你還可以嘗試使用成語“石莧”來造句,以加深對它的理解和記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5-10歲):他是個石莧,不聽老師的話。
2. 初中生(11-14歲):他的態度像石莧一樣固執,從不改變。
3. 高中生(15-18歲):她是個石莧,總是堅持自己的觀點。
4. 大學生(19-22歲):他的固執使他成為一個石莧,無法與他合作。
5. 成年人(23歲以上):那個人是個石莧,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