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目
基本解釋
(1).古時獲準銷售的貨物憑單。開列有品種、份量等。《元典章新集·戶部·鹽法》:“諸衙門并行鋪之家,賣訖官鹽,限五日赴所屬州司縣繳納引目。”《明史·食貨志四》:“商人鬻畢,即以原給引目赴所在官司繳之。”《續文獻通考·征榷三》:“引目有新舊之混淆,商灶有奸良之雜沓。”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二節:“﹝ 北宋 ﹞海舶出發前必須到市舶司登記,領取公據或公憑、引目。”
(2).舉目。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二:“ 恂如 悄聲,還引目四顧,生怕有人偷聽了去。”
成語(Idiom):引目
發音(Pronunciation):yǐn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引起注意,吸引眼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引目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引”指的是引導、引起,而“目”指的是眼睛。引目的意思是通過某種方式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讓人們注意到某個特定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引目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多種場景,例如在演講或者寫作中,可以用來指引聽眾或讀者注意到重要的觀點或信息。在廣告和宣傳中,也可以用來描述一個吸引眼球的產品或活動。此外,在社交場合中,引目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外貌或舉止非常吸引人的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引目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根據成語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人們通過某種手段吸引他人的目光,從而達到某種目的。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和社交場合,人們通過裝扮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華或者使用其他的方法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引目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引”和“目”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含義,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引目這個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演講者巧妙地運用幽默的語言引目了觀眾的注意力。
2. 這個廣告設計非常吸引人,真是引目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引目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擁擠的場所,然后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這樣就能夠記住引目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引目相關的成語,例如“引人入勝”、“引火燒身”等,可以幫助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用彩色畫筆在作業本上畫圖,可以引目老師的注意。
2. 初中生:在班級演講比賽中,我用幽默的開場白引目了全班同學的注意。
3. 高中生:這個展覽會上有很多吸引人的藝術品,真是引目之作。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宣傳視頻做得很有創意,能夠引目潛在客戶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