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伎
成語(Idiom):營伎(yíng jì)
發音(Pronunciation):yíng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虛假的表演或伎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營伎是指虛假的表演或伎倆,通常用來形容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使用欺騙、虛假的手段或表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見于描述某人為了達到個人利益或目的而使用虛假手段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善于欺騙他人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戲曲表演。在古代戲曲中,演員們常常需要通過化妝、扮相、演技等手段來塑造角色形象,有時候也會使用一些伎倆來吸引觀眾的注意。然而,如果演員過于依賴虛假的表演手段,就會失去真實性和感染力,因此“營伎”一詞逐漸被用來形容那些不真實或欺騙性的表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營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營”是動詞,表示“經營”或“經商”,而“伎”是名詞,表示“技藝”或“技巧”。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善于使用各種營伎來騙取他人的信任。
2. 這個商人以營伎的手段騙取了許多人的錢財。
3. 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話,有些人常常使用營伎來欺騙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營伎”這個詞語的發音和含義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演員在舞臺上表演花樣繁多的伎倆,但觀眾們都知道這只是一場虛假的表演,因此“營伎”就是虛假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戲劇、表演相關的詞語和成語,了解更多關于戲曲表演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用了很多營伎來騙小朋友的糖果。
2. 初中生(13-15歲):她通過營伎的手段成功地說服了老師改變考試安排。
3. 高中生(16-18歲):政治家常常使用各種營伎來爭取選民的支持。
4. 大學生(19-22歲):他在面試中展示了很多營伎,最終成功地獲得了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