捽胡
成語(Idiom):捽胡(zú hú)
發音(Pronunciation):zú 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抓住敵人的胡子,比喻緊緊抓住對手的弱點,使其無法逃脫或反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捽胡這個成語源自《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故事。相傳,項羽與劉邦在戰國末年爭霸天下,劉邦多次被項羽打敗。后來,項羽的心腹大將范增投降了劉邦,并告訴劉邦項羽的一個弱點,就是他非常愛撫須胡。于是,在一次與項羽的決戰中,劉邦趁項羽睡覺時,悄悄地捽住了項羽的胡子,使他無法逃脫,最終被劉邦所俘虜。從此以后,“捽胡”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緊緊抓住對手的弱點,使其無法逃脫或反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捽胡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和寫作中可以用來形容抓住對手的弱點,使其無法逃脫或反抗的情況。常用于形容在競爭或爭斗中抓住對方的要害,從而取得勝利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捽胡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歷史上的項羽與劉邦之間的爭霸。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競爭中,要善于抓住對手的弱點,從而取得勝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捽胡是一個動賓搭配的成語,由動詞“捽”和名詞“胡”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辯論中捽住了對方的胡子,使對方無法辯駁。
2. 這個商人善于捽胡,總能找到競爭對手的弱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捽胡的發音與“抓胡子”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項羽被劉邦抓住胡子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競爭、爭斗相關的成語,如“以卵擊石”、“以逸待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游戲中捽住了對手的胡子,贏得了比賽。
2. 初中生:他利用對方的弱點捽胡,最終獲得了勝利。
3. 高中生:在競選中,他成功捽住了對手的胡子,贏得了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