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逆耳良言(nì ěr liáng yán)
發音(Pronunciation):ní ěr liáng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聽起來不舒服、不順耳,但實際上對自己有益的勸告或評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逆耳良言是指那些聽起來不舒服、不順耳的話語,但實際上是對自己有益的勸告或評論。這些話語可能觸及個人的弱點或缺點,但是通過接受這些逆耳的良言,人們可以改正自己的錯誤,提高自己的品質和能力。逆耳良言常常是他人對自己的真實評價和建議,盡管聽起來不愉快,但卻是一種寶貴的學習機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逆耳良言常常用于形容那些不容易接受或聽起來不舒服的建議、批評或評論。它可以用來描述在職業、學術或個人生活中,當他人給予我們有益的建議時,我們應該虛心接受而不是拒絕或反感。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勸告他人不要只聽取令人愉悅的言辭,而要勇于面對真實的反饋和建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孟嘗君的人,他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沒有為國家做出貢獻。有一天,他的朋友勉勸他要改正錯誤,提高自己的品質。孟嘗君聽到這些話后感到很不舒服,但他最終接受了這些逆耳的良言,開始努力改變自己。這個故事成為了逆耳良言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逆耳良言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逆”、“耳”和“良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雖然這個老師的批評很尖銳,但是我明白他是在給我逆耳良言。
2. 他的建議雖然聽起來不太舒服,但是我知道那是逆耳良言,我需要認真思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逆耳良言”與接受批評和建議的重要性聯系起來來記憶。想象自己在接受逆耳良言時,可能會感到不舒服,但這些話語對自己的成長和改進是有益的。可以將這個記憶圖景與自己在學習或工作中接受批評和建議的場景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接受批評和建議的重要性,培養虛心接受他人意見的態度。
2. 鼓勵他人提供真實的反饋和建議,幫助其改進和成長。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雖然批評我寫字不認真,但我知道那是逆耳良言,我要努力改進。
初中生:雖然同學的建議聽起來不太舒服,但我明白那是逆耳良言,我要虛心接受。
高中生:面對老師的批評,我要學會接受逆耳良言,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