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紀
基本解釋
人之綱紀,指立身處世的道德規范。《書·伊訓》:“先王肇修人紀。” 孔 傳:“言 湯 始修為人綱紀。”《舊唐書·楊綰傳》:“行為人紀,文合典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不獨國紀蕩然,抑且人紀頓喪。”
成語(Idiom):人紀(rén jì)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言行舉止上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人紀是由“人”和“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為人們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它強調了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應該遵循的道德規范,表明了社會秩序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人紀通常用于提醒人們要遵守道德規范,不違背社會公德,尊重他人的權益,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它可以用于教育場合、社交場合以及日常生活中,提醒人們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人紀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公子重耳因為遭受父親的壓迫而逃亡到晉國。在晉國,他受到了晉文公的熱情接待和幫助,最終恢復了齊國的統治。重耳回國后,他派人將晉文公送來的美女獻給了晉文公,以表達對晉國的感激之情。晉文公接受了這個禮物,但他沒有接受這個女子,而是將她送回了齊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即使是在個人感情上,也應該遵守道德準則,不違背人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人紀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牢記人紀,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2. 作為領導,他應該以身作則,維護好人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人紀”這個成語與遵守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聯系起來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條紀律的線上,代表他遵守人紀。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相關的成語,如“守紀律”、“守法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遵守人紀,不說臟話。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遵守人紀,不作弊。
3. 高中生:大家要牢記人紀,不參與違法活動。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遵守人紀,不做違反學校規定的事情。
5. 成年人:無論在哪個年齡段,我們都應該遵守人紀,維護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