髣髴
成語(Idiom):髣髴
發音(Pronunciation):fǎng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或形象非常相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髣髴”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形象地描繪了事物或形象之間的相似之處。它強調了兩者之間的相似性,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事物或形象非常相似,幾乎無法分辨出差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事物、形象、風格等之間的相似性。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的外貌、兩幅畫的風格、兩個故事的情節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髣髴”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相傳古代有一位畫家,他的畫作非常出色,能夠以精湛的技藝將事物描繪得非常相似。有一次,他畫了兩幅畫,一幅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另一幅是一朵盛開的花。當人們看到這兩幅畫時,都無法分辨出哪幅是真實的女子,哪幅是真實的花朵。于是人們形容這兩幅畫“髣髴”,意思是非常相似,幾乎無法分辨出差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幅畫的風格太相似了,簡直髣髴。
2. 他們姐弟倆長得真是髣髴,幾乎看不出區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髣髴”與“仿佛”進行聯想,因為它們的意思都是非常相似的。通過聯想“髣髴”與“仿佛”的相似之處,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相似性的成語,如“神似”、“惟妙惟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這個玩具和真實的汽車髣髴,我差點以為它是真的!
2. 小學生:這兩個演員的表演風格髣髴,讓人很難分辨出誰是誰。
3. 初中生:這兩個故事的情節髣髴,我看了好幾遍才能分清楚。
4. 高中生:這兩幅畫的風格髣髴,我看了半天也無法確定哪幅是真實的。
5. 大學生:這兩個城市的建筑風格髣髴,讓我有一種置身于不同時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