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正
基本解釋
堅守正道。《北史·崔光等傳論》:“ 光韶 居雅仗正,有國士之風矣。” 唐 劉知幾 《史通·直書》:“至若 齊 史之書 崔 弒, 馬遷 之述 漢 非, 韋昭 仗正於 吳 朝, 崔浩 犯諱於 魏國 ,或身膏斧鉞,取笑當時;或書填坑窖,無聞后代。”
成語(Idiom):仗正
發音(Pronunciation):zhàng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仗義執言,堅守正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仗正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意為仗義執言,堅守正義。它強調一個人在面對不公正或不道德的事情時,能夠勇敢地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維護正義和公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仗正常常用于贊揚一個人有勇氣和毅力去捍衛正義、維護公正的行為。可以用來形容在各種場合下,無論是個人行為還是公共事務中,都能夠以正義的態度和行動去處理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仗正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是,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中,儒家強調人們應該秉持正義和仁愛的價值觀,勇敢地站出來維護正義,這也是仗正成語的核心思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仗正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仗”和“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仗正的人,總是勇敢地為弱者發聲。
2. 在這個腐敗的社會中,我們需要更多仗正的人站出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仗正成語與勇氣和正義的概念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勇敢的人站在正義的一方,堅守正義的形象,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仗義疏財”、“仗勢欺人”等,來拓展對仗正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小紅帽一樣仗正地面對困難。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仗正的律師,為人民維護正義。
3. 高中生: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我們需要更多仗正的人來引領正確的價值觀。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仗正地對待學術誠信,堅守學術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