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絜
成語(Idiom):嚴絜
發音(Pronunciation):yán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談嚴肅而嚴密,不敢有絲毫差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嚴繃緊細繩,比喻言談嚴肅,絲毫不敢馬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多用于形容言辭嚴謹,態度嚴肅的場合。也可用于形容對待工作、學習等事物時要嚴謹細致,不能馬虎大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秦末亂世,項羽起兵反抗,他的將領韓信負責軍務,要求嚴格,一絲不茍。有一次,韓信派人把一根繩子拉得很緊,然后用刀割斷了繩子。韓信問:“你說這根繩子是斷了還是未斷?”那人回答:“當然是斷了。”韓信說:“不錯,這就是嚴繩。”后人就用“嚴繩”來形容言談嚴肅、嚴密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工作中,我們要嚴絜要求自己,做到無可挑剔。
2. 他的學術研究一向嚴絜,深受同行的認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嚴絜”拆分成“嚴”和“結”,可以聯想到嚴格而有條理的結構,從而記住該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嚴絜”相關的成語,如“嚴陣以待”、“嚴以律己”等,擴大詞匯量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要求我們寫作業時要嚴絜認真,不能馬虎大意。
2. 初中生(13-15歲):學習要嚴絜,不能草草了事。
3. 高中生(16-18歲):寫論文時要嚴絜求證,不能隨意引用資料。
4. 大學生(19-22歲):在實驗室工作時要嚴絜操作,不能出現任何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