檣櫓
成語(Idiom):檣櫓
發音(Pronunciation):qiáng l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船只的主要部分,比喻事物的主要支撐或核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檣櫓”源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將其軍士,檣櫓之士,棄而南走。”其中,“檣櫓”指船只的主要部分,比喻事物的主要支撐或核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主要部分或核心,也可用于形容人才或重要角色。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項目的核心團隊,或者一個組織中的重要人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檣櫓”的故事起源于項羽敗走的歷史事件。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著名將領,他曾經統領大軍,但最終失敗并被敵人追殺。在這個故事中,項羽放棄了自己的主要部分,即檣櫓,以便更快地逃離敵人的追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檣櫓為雙音節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檣櫓是技術團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2. 在這個團隊中,他是檣櫓之一,沒有他的幫助,我們很難完成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檣櫓”想象成一艘船只,船只的檣和櫓是船的主要部分,類似于事物的核心。你可以聯想船只的檣櫓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船只相關的成語,如“執舵”、“揚帆”等,以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是我們班的檣櫓,他的數學成績最好。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發揮檣櫓的作用,帶領大家做好各項工作。
3. 高中生:學校的足球隊是我們學校的檣櫓,他們經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
4. 大學生:作為團隊的檣櫓,我負責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