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象
基本解釋
(1).龍與象。水行中龍力大,陸行中象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諸阿羅漢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大般涅槃經》卷二:“世尊,我今已與諸大龍象菩薩磨訶薩斷諸結漏。”
(2).指高僧。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記序》:“二邊云徹,方知實相之尊;十剎風行,乃識真如之貴。將使龍象緇服,維明克允。” 清 錢謙益 《<空一齋詩>序》:“ 紫柏大師 以法門龍象,唱道東南。”
(3).指羅漢像。 唐 羅隱 《甘露寺火后》詩:“只道鬼神能護物,不知龍象自成灰。” 宋 蘇軾 《自海南歸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十一羅怙羅尊者》:“龍象之姿,魚鳥所驚。” 清 顧炎武 《重登靈巖》詩:“山靜鼪猱棲佛地,堂空龍象散諸天。”
(4).象中體格壯健高大者。《維摩經·不思議品》:“譬如 迦葉 ,龍象蹴踏,非驢所堪。” 嘉祥 疏:“此言龍象者,只是一象耳,如好馬名龍馬,好象云龍象也。”
(5).指皇帝。 五代 齊己 《寄吳國西供奉》詩:“瑤闕合陪龍象位,春山休記鷓鴣啼。” 宋 岳珂 《桯史·獻陵疏文》:“爰竭蚍蜉之誠,仰干龍象之馭。”
成語(Idiom):龍象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x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物、事物的氣勢雄偉、威力強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龍象”由“龍”和“象”兩個字組成。龍象的意思是龍和象的氣勢,表示人物或事物的威力非凡,具有雄偉、莊嚴、強大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龍象常用于形容英雄人物、雄偉的建筑、威武的軍隊等具有強大氣勢的事物。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氣勢或能力非常強大,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物體的規模宏大、威力巨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龍象”最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他驍勇善戰,被譽為“龍象之才”。這個成語形容項羽的氣勢雄偉、威力強大,后來被引申為形容其他人或物的威武之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龍象”,沒有其他修飾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氣場真是龍象之氣,一出場就能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2. 這座大廈外觀宏偉,真是一座龍象之作。
3. 這支軍隊訓練有素,戰斗力強大,真是一支龍象之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龍”和“象”這兩個字形象化地聯想到龍和大象的形象,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龍和大象都是中國文化中具有強大氣勢和威力的象征,與成語的含義相符合。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龍和象相關的文化知識,了解中國古代對龍和象的崇拜和象征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大象真的很大,有時候我覺得它們就像是龍象一樣威武。
2. 初中生:他的演講氣勢如虹,真是一派龍象之風。
3. 高中生:這幅畫的氣勢非常雄偉,真是一幅龍象之作。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規模非常龐大,可以說是一次龍象之舉。
5. 成人:他的領導風范真是龍象之氣,深得大家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