骍牲
成語(Idiom):骍牲(xīng shēng)
發音(Pronunciation):xīng s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母馬和公驢交配所生的雜種馬。比喻品行不端或劣質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骍牲是由“骍”和“牲”兩個字組成的,其中,“骍”是指由母馬和公驢交配所生的雜種馬,“牲”是指祭祀時所用的犧牲品。這個成語比喻品行不端或劣質的人,類似于現代漢語中的“雜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骍牲”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不端或劣質,例如在描述某人的行為不端或品德敗壞時,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骍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荀子·勸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骍牲的起源。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骍牲的官員,他貪污受賄,行為十分不端。后來,人們就用“骍牲”來形容品行不端或劣質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骍牲”,沒有修飾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商人為了追求暴利,不擇手段,真是個骍牲。
2. 他的行為如此不端,簡直堪比骍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品行不端的人被比喻為一匹由母馬和公驢交配所生的雜種馬,這樣的形象會更加生動,也更容易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成語來擴展對于成語的理解。例如,可以學習與“骍牲”意義相近的成語,如“敗類”、“敗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做了很多損壞學校設施的事情,真是個骍牲。
2. 初中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經常欺負弱小的同學,簡直就是個骍牲。
3. 高中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作弊被抓住了,真是個骍牲。
4. 大學生:他們宿舍有一個同學不守規矩,亂丟垃圾,簡直就是個骍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