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賊
基本解釋
(1).對盜賊的蔑稱。 元 施惠 《幽閨記·綠林寄跡》:“你這伙元來是剪徑的毛賊。”《西游記》第十四回:“有幾個毛賊剪徑,是我將他打死。” 茅盾 《委屈》:“ 張太太 又開始咒罵,但口氣已不是恨不得一口吞下那毛賊似的威武了。”
(2).舊時封建統治者亦用以稱呼農民起義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那 李自成 、 張獻忠 幾箇毛賊,何難剿滅?”
成語(Idiom):毛賊(máo zéi)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z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惡劣、卑鄙無恥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賊一詞中的“毛”指的是細小的東西,而“賊”則是指盜賊。結合在一起,毛賊形容的是那些行為惡劣、卑鄙無恥的人。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擇手段、不顧道德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毛賊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不講道德、不守規矩、做出卑鄙行徑的人。例如,我們可以用它來形容那些偷竊、欺騙、背信棄義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毛賊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因為功高蓋主,被劉邦視為威脅,于是派人暗殺他。但是,項羽的忠臣范增事先得知了這個陰謀,于是將這個消息告訴了項羽。項羽聽到后,非常感激,說:“范增,你真是我項羽的左膀右臂啊!”這個故事中的“左膀右臂”一詞后來演變成了現代漢語中的“毛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擇手段,真是個毛賊。
2. 這個人不僅偷竊別人的財物,還詐騙他人的感情,真是個毛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毛賊”這個成語與“偷竊”、“欺騙”等類似的行為聯系在一起,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毛賊”之外,還有一些與之類似的成語,如“卑鄙無恥”、“惡劣行徑”等,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這些成語相關的故事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我的鉛筆盒,真是個毛賊!
2. 初中生:他撒謊騙了我一百塊錢,真是個毛賊!
3. 高中生: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真是個毛賊!
4. 大學生:他利用職務之便貪污了公款,真是個毛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