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鱗
成語(Idiom):觸鱗(chù lín)
發音(Pronunciation):chù l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觸動敏感的地方,引起不快或痛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觸鱗意指觸碰到魚的鱗片,引起魚的不快和疼痛。在引申意義上,觸鱗形容觸及到敏感的地方,觸動了他人的痛處或敏感點,引起對方不快或痛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觸鱗常用于形容言行冒犯他人,碰觸到他人的敏感點,導致對方不快或痛苦。可以用于描述不慎觸及他人的痛處,或者指責他人的言行讓自己感到不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了觸鱗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魏國將領衛鞅在魏文侯面前提出了一些建議,其中有一條觸及到了魏文侯的痛處。魏文侯對此非常憤怒,隨即下令將衛鞅處死。這個故事成為了觸鱗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觸”和名詞“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無心之舉觸鱗了對方,引發了一場爭吵。
2. 這部電影觸鱗了一些社會問題,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3. 在討論敏感話題時,請避免觸鱗他人的痛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觸鱗”與“碰到魚的鱗片”進行聯想,想象自己不小心碰到魚的鱗片,引起魚的不快和疼痛,從而記住觸鱗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觸鱗相似的成語,如“觸痛”、“觸目驚心”等,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小心觸鱗了同學的傷口,他疼得哭了起來。
2. 初中生:他的話觸鱗了我的痛處,我感到很生氣。
3. 高中生:這部電影觸鱗了社會上許多敏感問題,引起了大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