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骨
成語(Idiom):核骨
發音(Pronunciation):hé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核心或關鍵部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核骨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用來形容事物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部分。它強調了事物的核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類似于人體的骨骼是支撐身體的基礎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核骨可以用來描述任何事物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部分。例如,在一個公司中,核骨可以指代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一部電影中,核骨可以指代故事情節的核心;在一首詩歌中,核骨可以指代詩人表達的主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項羽在巨鹿之戰中被劉邦擊敗后,他的心腹將領范增勸他放棄抵抗,保留實力以圖后來之計。范增對項羽說:“君之所以能有天下者,以秦之骨為君之核骨也。”這句話意味著秦朝的實力和資源是項羽能夠統一天下的關鍵所在。后來,這句話演變成了成語“核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前一個字是“核”,后一個字是“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的核骨是技術創新和市場營銷。
2. 這個公司的核骨是優秀的員工隊伍和高效的管理體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核骨”與人體的骨骼聯系起來,想象事物的核心就像人體的骨骼一樣,是支撐和關鍵的部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新聞或文章,了解更多關于核骨的應用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這本書的核骨是主人公的成長歷程。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項目的核骨是團隊合作和創新能力。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理論的核骨是基本假設和推論。
4. 大學生(19-22歲):這篇論文的核骨是研究方法和數據分析。
5. 成年人:這個公司的核骨是市場份額和客戶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