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后
基本解釋
(1).沒有后嗣。《左傳·成公八年》:“ 宣孟 之忠而無后,為善者其懼矣。”《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 絶嗣無后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我也只為不忍見員外無后,恐怕你遭了別人毒手。” 清 唐甄 《潛書·居室》:“妬而至於無后,則兇矣。”
(2).謂沒有落后的。 漢 牟融 《理惑論》:“ 牟子 曰:‘道之言導也。導人致於無為,牽之無前,引之無后,舉之無上,抑之無下。’”
(3).猶未晚,不遲。《資治通鑒·周赧王二十七年》:“﹝ 蘇代 ﹞對曰:‘愿王受之而勿稱也。 秦 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后也。’” 胡三省 注:“無后,猶言未晚。”
成語(Idiom):無后
發音(Pronunciation):wú 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后代,沒有繼承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沒有子嗣或沒有繼承人,無法延續家族血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家族沒有繼承人,或者一個人沒有子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莊公十年》中,描述了一個沒有兒子的公子。后來,這個成語被用來形容沒有后代的人或家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后的結構是“無”+“后”,表示沒有后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家族的獨子,如果他無后,家族就斷絕了。
2. 他年紀已經很大了,還無后,非常擔心家族的未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無后”這個詞語的發音,想象一個家族的后代突然消失了,家族的血脈就中斷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家族和血脈的成語,如“傳宗接代”、“繼承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有兩個弟弟,所以我不會無后。
2. 初中生(12-15歲):他是家族里唯一的孩子,如果他無后,家族就斷絕了。
3. 高中生(15-18歲):他對繼承家族的血脈非常重視,決不會無后。
4. 大學生(18-22歲):雖然我是獨生子女,但我不擔心無后,因為我會努力工作,給家族爭光。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