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
基本解釋
◎ 冬冬 dōngdōng
[fast,rythemic sound of beating drum] 一種快速而有節(jié)奏的擊鼓聲
詳細(xì)解釋
象聲詞。 唐 白居易 《初與元九別后忽夢見之悵然感懷因以此寄》詩:“覺來未及説,叩門聲冬冬。” 宋 陸游 《二月二十四日作》詩:“棠梨花開社酒濃,南村北村鼓冬冬。” 劉半農(nóng) 《敲冰》詩:“冬冬不絕的木槌聲,便是精神進(jìn)行的鼓號么?”
鼕鼕:1.象聲詞。常指鼓聲。 唐 顧況 《公子行》:“朝游鼕鼕鼓聲發(fā),暮游鼕鼕鼓聲絶。” 宋 晁補(bǔ)之 《富春行贈范振》:“鼓聲鼕鼕櫓咿喔,爭湊 富春 城下泊。” 清 洪昇 《長生殿·驚變》:“鼕鼕的鼙鼓喧,騰騰的烽火黫。”
(2).街鼓俗稱。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厘革》:“舊制,京城內(nèi)金吾,曉瞑傳呼,以戒行者。 馬周 獻(xiàn)封章,始置街鼓,俗號‘鼕鼕’,公私便焉。” 唐 裴翛然 《夜醉臥街》詩:“遮莫鼕鼕動,須傾滿滿杯。”參見“ 鼕鼕鼓 ”。
(3).像鼓聲的聲響。《文明小史》第三回:“聽了聽二門外頭那人聲越發(fā)嘈雜,甚至拿磚頭撞的二門鼕鼕的響,其勢岌岌可危。”
成語(Idiom):冬冬
發(fā)音(Pronunciation):dōng d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物體或聲音又大又重。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冬冬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物體或聲音又大又重。它可以用于形容物體的大小、重量或聲音的響亮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冬冬可以用來形容大型物體的大小或重量,例如:冬冬的大山、冬冬的鼓聲。同時,它也可以用來形容聲音的響亮程度,例如:冬冬的雷聲、冬冬的爆炸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冬冬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中,用來形容大而重的物體。冬冬的聲音也被認(rèn)為是形容大而響亮的聲音。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冬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大石頭冬冬的,我們搬不動。
2. 那輛卡車發(fā)出冬冬的聲音,震得我耳朵都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冬冬聲音的震撼力,以及大而重的物體,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大小、重量相關(guān)的成語,如“巨大”、“沉重”等,可以擴(kuò)展對冬冬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看到了一只冬冬大的貓。
2. 初中生:那輛冬冬的火車從我身邊駛過,非常震撼。
3. 高中生:他的聲音像冬冬的鼓聲,讓人印象深刻。
4. 大學(xué)生:這個冬冬的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