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濯
成語(Idiom):廟濯
發音(Pronunciation):miào zh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廟:廟宇,指宗教場所;濯:洗滌,清潔。指清洗廟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廟濯原指清洗廟宇,后泛指整頓、清理、整治。比喻整頓思想、糾正錯誤、清除弊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某個單位、組織、團隊等進行整頓、清理、整治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個人整頓自身、糾正錯誤、改正缺點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四》記載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的廟宇因年久失修而變得破舊不堪,廟宇里面還有很多雜物。國君齊宣王下令整頓廟宇,清理雜物,修繕廟宇。齊宣王說:“廟宇是神圣的場所,應該保持整潔,以示對神靈的尊重。”于是,整個廟宇得到了重新整頓和清洗。后來,人們就用“廟濯”來比喻整頓、清理、整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廟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構成形式為名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校決定對學生進行廟濯,清理學生的不良行為,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
2. 公司領導對員工進行了廟濯,整頓工作紀律,提高工作效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廟濯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廟宇里面非常臟亂的場景,然后想象有人在廟宇里進行清潔整治,將廟宇恢復到整潔干凈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廟宇文化,以及廟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同學們要進行廟濯,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
2.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廟濯,整理筆記、查漏補缺。
3. 高中生:考試前,我要對自己的知識進行廟濯,復習、總結,提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