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泥
基本解釋
(1).猶塵土。 唐 杜甫 《無家別》詩:“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宋 蘇轍 《次韻孔平仲著作見寄》之三:“塵泥翳泉井,荊棘敗禾粟。”
(2).喻卑下。 宋 蘇舜欽 《呂公初示古詩一編因以短歌答之》:“昔時名價滿天下,此日塞默趨塵泥。”
成語(Idiom):塵泥(chén ní)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 n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塵土和泥巴,比喻世俗的事物和紛擾的塵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塵泥是由“塵”和“泥”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塵指塵土,象征世俗的事物;泥指泥巴,比喻紛擾的塵世。塵泥一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為了追求物質利益而陷入世俗的紛擾,忘記了真正的追求和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塵泥常用于形容人們在追求名利、物質財富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的初心和真實的價值觀。可以用來描述社會上追逐功名利祿的現象,或者個人在事業或生活中過于追求物質而忽視了內心的追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塵泥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篇中。據說,莊子和他的朋友到河邊游玩,看到河水中泥沙渾濁不堪,莊子的朋友感嘆道:“這么多泥沙,真是太可怕了!”莊子則回答說:“這些泥沙只是塵泥,而你卻被它們所困擾,這才是真正可怕的。”從此,塵泥就成為了形容世俗紛擾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形容事物的狀態或人的境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追求名利,陷入了塵泥之中。
2. 那個成功的商人,曾經歷過塵泥的洗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塵”和“泥”兩個字與世俗、紛擾的場景聯系起來,形象地理解塵泥的含義。可以想象自己身處在一個泥濘的河邊,被塵土和泥巴淹沒,無法自拔,以此來記憶塵泥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深入理解塵泥的含義。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塵埃落定”、“塵囂”等,來擴充對世俗紛擾的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河邊的泥巴很多,我不小心踩到了塵泥。
2. 初中生:他追求名利,卻陷入了塵泥的漩渦中。
3. 高中生:面對世俗的紛擾,我希望能夠遠離塵泥,追求內心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