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鑒
基本解釋
見“ 人鑑 ”。
亦作“ 人鑒 ”。1.指知人之明。《宋書·王微傳》:“吾雖無人鑒,要是早知弟,每共宴語,前言何嘗不以止足為貴。”
(2).即人鏡。 宋 人因避 宋太祖 祖父 趙敬 之諱,改“鏡”為“鑒”。《新唐書·魏徵傳》:“帝后臨朝嘆曰:‘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 魏徵 逝,一鑑亡矣。’” 清 曹溶 《答顧寧人》詩:“自知良獨難,人鑒庶為寶。”詳“ 人鏡 ”。
成語(Idiom):人鑒(rén jiàn)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人鑒是指通過人的言行舉止來判斷其品德和價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人鑒是由“人”和“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人”表示人類,指的是人的品德和行為;“鑒”表示鑒別、辨識,意味著通過觀察和分析來判斷人的真實本質。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來判斷其品德和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人鑒常用于形容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言行來判斷他的品德和價值,特別是在與他人交往、選擇朋友或合作伙伴時,可以用人鑒來提醒自己要慎重選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公冶長》中有一則故事,孔子問公冶長:“如何才能知道一個人的品德?”公冶長回答說:“觀其言行,可以知其品德。”孔子對此表示贊同,并將這個觀點總結為成語“人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人鑒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通過與他相處一段時間,我對他的人鑒越來越高。
2. 在招聘員工時,我們要通過面試來進行人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人”字和“鑒”字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鏡子前仔細觀察自己的形象,就像是在用鑒子鑒別自己的品德和價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人的品德和行為方面的成語,如“人品”、“人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同學經常互相幫助,通過人鑒,我覺得我們的班級關系很好。
2. 初中生:在選修課的選擇上,我會通過人鑒,看看該老師的教學風格是否適合我。
3. 高中生:在選大學專業時,我會通過人鑒,了解該專業的就業前景和發展潛力。
4. 大學生:在找工作時,我會通過人鑒,選擇一個有良好口碑和職業發展空間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