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義
成語(Idiom):畜義(chù yì)
發音(Pronunciation):chù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虐待動物或對待人類殘忍無情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畜義由“畜”和“義”兩個字組成。其中,“畜”指的是家畜,也可以指人;“義”指的是道義、正義。成語畜義的意思是對待動物或人類殘忍無情,違背道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批評、譴責對待動物或人類殘忍無情的行為,也可用于形容對待他人不仁不義、不講道義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畜義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當時,孟子與荀卿一起游覽齊國的宮殿,看到了一座獨特的宮殿。孟子問荀卿這座宮殿是為何而建,荀卿告訴他這是為了養馬而建的。孟子聽后感到很疑惑,因為這座宮殿的建設和維護需要消耗大量的錢財和人力,但只是為了養馬,不符合人類利益。于是,孟子批評這種行為是畜義,是對人類道義的背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虐待寵物狗的行為真是太畜義了。
2. 這個人對待下屬非常殘忍,完全是畜義行為。
3. 我們應該反對任何形式的畜義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畜”字代表動物,而“義”字代表道義。通過將動物和道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動物保護、人道主義等相關議題,加深對畜義成語的理解和反思。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虐待小貓的行為真是太畜義了。
初中生:對待弱者殘忍無情是一種畜義行為。
高中生: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動物保護,共同抵制畜義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