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跗
成語(Idiom):駢跗(pián tā)
發音(Pronunciation):pián t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走時腳步不穩,搖搖晃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駢跗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成語,其中“駢”指的是騎馬時兩腿夾住馬肚子,而“跗”指的是行走時腳步不穩。結合起來,駢跗形容一個人行走時腳步不穩定,搖搖晃晃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駢跗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走路不穩,姿態不端正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醉酒后的狀態或者是身體不適時的走路姿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導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王導和王衍兩兄弟在青年時期的趣事。兩兄弟在一次游玩中,王導騎在馬上,王衍則步行。王衍走路不穩,搖搖晃晃,被王導笑稱為“駢跗”。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駢跗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駢”和“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路駢跗,好像喝醉了一樣。
2. 小明感冒發燒,走路駢跗,看起來很虛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駢跗的發音“pián tā”與“偏他”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在走路時偏離正常的軌道,搖搖晃晃,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行走、姿態相關的成語,如蹣跚、踉踉蹌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走路駢跗,好像跳舞一樣。
2. 初中生:他受傷了,走路駢跗,看起來很痛苦。
3. 高中生:他喝醉了,走路駢跗,差點摔倒。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