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恡
基本解釋
不惜。 晉 張華 《女史箴》:“夫豈無畏?知死不恡?!薄?a href="/r_ci_b3b9ab01fe784ea29231f09758de6e23/" target="_blank">文選·江淹·<陳思王詩>》:“君王禮英賢,不恡千金璧?!?李善 注:“ 孔安國 《尚書》傳曰:恡,惜也。”
成語(Idiom):不恡
發音(Pronunciation):bù l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惻隱、不憐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恡是指不惻隱、不憐憫他人的心情和態度。恡(lìn)是指憐憫、同情,不恡則表示沒有同情心、不憐憫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恡多用于貶義,形容一個人缺乏同情心、冷漠無情??梢杂脕硇稳輰λ死Ь衬魂P心、對別人遭受的苦難無動于衷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恡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韓非子·喻老》。故事中,有一個人在被人盜竊了一塊玉佩后,請求韓非子幫助找回。韓非子問他是否有人見到偷竊者,他回答說:“沒有人見到,但是我懷疑是我的鄰居偷的。”韓非子聽后說:“你既然沒有證據,就不能亂猜測他人,這是不恡之心?!睆拇?,不恡成為了形容冷漠無情、缺乏同情心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恡由兩個漢字組成,表示不惻隱、不憐憫他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遭遇毫不恡心,完全不關心他們的困境。
2. 在他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對他人的苦難毫無惻隱之心,真是不恡不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恡”與“不憐憫”、“不同情”等詞語進行聯想,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文章或例句,進一步理解和運用不恡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看到同學受傷了,卻沒有上前幫助,真是太不恡了!
2. 初中生:這個人對所有的求助都置之不理,可見他的心腸是多么不恡。
3. 高中生:在這個冷漠的社會里,很多人都變得不恡不念,對他人的困境漠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