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房
成語(Idiom):都房
發音(Pronunciation):dōu f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相互之間互不相讓,各自堅持己見,無法達成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都房源自《左傳·僖公十四年》:“都房之會,不可得而謀也。”原指房屋中間的柱子,人們相互之間各自站在柱子的一側,無法面對面交流。后來成為形容人們意見不合、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會議、討論或談判等場合中,各方意見不一致,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兩位大臣都房和郭隗,都房主張和平,而郭隗主張戰爭。國王無法決定應該聽從誰的建議,于是讓他們分別在兩個房間中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國王得知兩人的意見后,卻發現他們都站在柱子的一側,無法面對面交流。從此,都房成為形容意見不合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都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會議上,各方代表出現了都房的情況,無法就該議題達成一致意見。
2. 他們兩個人總是都房,很難合作完成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都房”與“對方”進行聯想,表示雙方意見不合,無法達成共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意見不合相關的成語,如“各持己見”、“意見分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年齡:8歲):在游戲中,我們都房了很久,最后還是沒能決定誰來當隊長。
2. 初中生(年齡:14歲):班級同學在班會上都房,討論了很久也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 高中生(年齡:17歲):學生會的同學在籌備活動時出現了都房的情況,導致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