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杪
基本解釋
一分一杪。亦喻細小。 宋 陸友仁 《研北雜志》卷四:“殆猶修內司法式,分杪不得踰越。” 清 唐甄 《潛書·居心》:“好學者,內省外察,唯恐分杪之不合於圣人。” 清 全祖望 《劉繼莊傳》:“為正切線表,而氣節之后先,日蝕之分杪,五星之陵犯占驗,皆可推矣。”
成語(Idiom):分杪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m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分別道路,各自離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杪源自《莊子·外物》:“或分杪而去,或千里而逐鹿。”意為分別道路,各自離去。形容人們分手離別,各奔東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們離別的情景,特別是在友誼、愛情或工作等方面的分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傳說,春秋時期,晉國有兩位宰相,分別是鮑叔牙和管仲。他們都是非常有才華的人,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由于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和意見分歧,他們最終決定分道揚鑣,各自離去。這個故事成為了“分杪”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曾是最好的朋友,但現在已經分杪了。
2. 畢業后,我們將分杪各自去不同的城市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分杪”與分手、離別等概念聯系起來。可以想象兩個人站在分叉的道路上,各自選擇不同的方向離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分別、離別相關的成語,如“別離”、“分道揚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暑假結束了,我們要分杪回到各自的班級了。
2. 初中生:畢業后,我們將分杪上不同的高中。
3. 高中生:大學畢業后,我們將分杪去不同的城市工作。
4. 大學生:留學期間,我們將分杪去不同的國家學習。
5. 成年人:工作后,我們將分杪去不同的職業領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