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尸
基本解釋
古代的一種喪事儀式。人君死后,把尸體移到北窗下,頭朝南。《禮記·喪大記》:“既正尸,子坐於東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東方。” 鄭玄 注:“正尸者,謂遷尸牖下,南首也。”
成語(Idiom):正尸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èng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動物的尸體擺正,使其正直地躺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尸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或動物的尸體被擺放得端正、整齊,使其呈現(xiàn)出正直、莊重的姿勢。這個成語比喻人或事物的態(tài)度端正,舉止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尸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舉止莊重、態(tài)度端正,或者形容事物的整齊有序、端正規(guī)范。在正式場合、儀式或者莊重的場景中,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人或事物的莊重和規(guī)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晉書·劉琨傳》中的一段故事中。故事講述了劉琨為了表達對死去的朋友的哀悼之情,親自前往安放朋友的尸體,并親自擺放使其端正。后來,人們就用“正尸”來形容人或事物的莊重和規(guī)范。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莊嚴的儀式上,他的舉止端莊、正尸而立。
2. 這幅畫的構(gòu)圖整齊有序,每個物體都被擺放得正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正尸”與“正直”進行聯(lián)想,因為它們的發(fā)音相似。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或動物的尸體被擺放得端正,與正直的意義相對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正尸相關(guān)的成語,如“正襟危坐”、“正本清源”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畫畫時,把人物擺放得像正尸一樣,很整齊。
2.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在班會上正襟危坐,像正尸一樣莊重。
3. 高中生:領(lǐng)導來視察時,我們要保持舉止莊重,像正尸一樣端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