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
基本解釋
[釋義]
(動)由原始的狀態進入有文化的狀態。
[構成]
附加式
[例句]
②〈方〉江河大地解凍。并列式:開+化。春天來了;封凍的江面漸漸開化了。(作謂語)
[反義]
野蠻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become civilized; civilized
詳細解釋
◎ 開化 kāihuà
(1) [become civilized]∶從蒙昧狀態進入文明
(2) [thaw] 〈方〉∶開始解凍
(1).開展教化。 南朝 宋 顧愿 《定命論》:“夫建極開化,樹聲貽則,典防之興,由來尚矣。” 唐 李邕 《淄州刺史謝上表》:“子人開化,議事立權。”
(2).開導;感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 迦葉波佛 出現於世,轉妙法輪,開化含識,授 護明菩薩 記曰:‘是菩薩於當來世眾生壽命百歲之時,當得成佛,號 釋加牟尼 。’” 孫中山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掃除國內之障礙,一面宣傳主義,以開化全國之人心,而促進國家之統一。”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姜夫人 ,你對 昭君公主 少教導、少開化。”
(3).人類文化發展,由原始狀態進入有文化的狀態。 清 唐才常 《各國政教公理總論》:“其於 波斯 、 阿富汗 、 緬甸 ,奴之笞之,絏之軛之。修鐡路,通電桿,祇為手足捍頭目計,其孕育其民,使為文明開化之國,無有也。” 柔石 《二月》五:“我國是四千年來的古國,開化最早,一切禮教文物,都超越乎泰西諸邦。”
(4).思想開通,不頑固不守舊。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一章:“唉,舊社會嘛,人的思想都不開化,貪財愛利。” 王老九 《得寶和張大》詩:“ 張大 今年五十歲,莊稼行里也不差,就是思想不開化,人叫他‘棗木腦疙瘩’。”
(5).化開;融解。《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他也不及問究竟是上那兒去,立刻就唬了一身冷汗,緊按著肚子擰著一陣疼,不想氣隨著汗一開化,血隨著氣一流通,行動了行動,肚子疼倒好了些。”如:立春以后,河里的冰凍慢慢地開化了。
成語(Idiom):開化(kāi huà)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hu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思想觀念得到更新,行為舉止變得文明進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化是一個多義詞,它可以指人的思想觀念的更新,也可以指人的行為舉止的文明進步。它強調人們在思想、行為方面的積極變化和進步,與落后、愚昧相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化這個詞語常用于形容個人、群體、社會等在思想觀念、行為舉止方面的進步與改變。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的進步,也可以用于批評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的落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開化這個詞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強調人的修養和道德規范,提倡人們追求知識、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開化一詞在儒家文化中強調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舉止的進步與改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開化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開”和“化”兩個字組成。開化的意思是人的思想觀念得到打開,進而變得文明進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開化。
2. 這個國家的人民經歷了長期的苦難,現在終于實現了經濟和文化的開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開”和“化”兩個字進行聯系,想象一個人的思想被打開,進而變得文明進步,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開化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如“開明”、“文明”、“進步”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我們的學校能夠開化,提供更多的藝術和體育課程。
2. 中學生:年輕一代應該有開化的思想,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3. 大學生:大學是開化的地方,我希望能夠通過學習改變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4. 成年人:社會的開化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我們應該積極踐行文明的行為準則。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國詞語“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