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觀
成語(Idiom):洞觀(dòng guān)
發音(Pronunciation):dòng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洞悉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深刻地觀察和理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洞觀是指通過深入觀察和思考,能夠洞悉事物的真相和本質。它強調的是超越表面現象,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洞觀是一種具有深刻洞察力和思考能力的品質,是一種高度敏銳和獨到的洞察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洞觀常用于描述人們對事物的深入觀察和理解,常用于夸獎有洞察力和思考能力的人。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對局勢、問題或困境的洞察和把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洞觀一詞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臣聞之,善用兵者,非力攻而智取也。蓋有五者,而后可以取國。一曰齊民,二曰士卒,三曰糧食,四曰軍旅,五曰將帥。凡此五者,國之寶也。國之寶,而王者之寶非常也。非常之寶,洞觀于敵。洞觀于敵,知敵之所必至,知敵之所必不至。知敵之所必至,知敵之所必不至,而后可以取國。”這段故事告訴我們,要想取得勝利,必須洞悉敵人的行動和意圖,才能制定有效的戰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洞觀由兩個字組成,洞意為深刻、透徹;觀意為觀察、看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洞觀事物的能力非常強,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細節。
2. 這位作家的作品洞觀人性,引人深思。
3. 只有洞觀問題的本質,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洞觀與“洞穴”進行聯想,洞穴深入地下,象征深入觀察和理解事物的內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洞觀相關的成語,如“洞若觀火”、“洞若明鏡”等,加深對洞觀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洞觀了一只螞蟻,它在地上走得好快。
2. 初中生(14歲):通過洞觀歷史的變遷,我明白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
3. 高中生(17歲):只有洞觀經濟形勢,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4. 大學生(20歲):在研究生階段,我希望能夠洞觀學術領域的前沿問題。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洞觀”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