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歷
基本解釋
指農歷。古代以北斗星斗杓運轉所指以定四時,故稱。《后漢書·翟酺傳》“損省經用” 李賢 注引 晉 陳壽 《益都耆舊傳》:“斗歷改憲,宜行先王至德要道。” 黃山 校補:“所謂斗歷者,即古法冬至日在建星,建星謂北斗也。歲十二月以配天之十二辰,取斗杓所指為驗,閏月無中氣,則北斗邪指兩辰之間,以定四時而成歲。”《梁書·儒林傳序》:“﹝ 高祖 ﹞治五禮,定六律,改斗歷,正權衡。”參見“ 斗建 ”。
成語(Idiom):斗歷
發音(Pronunciation):dòu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斗爭歷時,經過長時間的激烈斗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斗歷是由動詞“斗”和名詞“歷”組成的成語。動詞“斗”表示激烈爭斗,名詞“歷”表示時間的流逝。斗歷的含義是指經過長時間的激烈斗爭,歷經曲折和磨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斗歷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經歷了多年的廝殺和磨礪,才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它可以用來形容政治家、軍事家、運動員等在事業上付出了巨大努力,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挫折,最終取得成功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斗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典故。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夫鮑叔牙為了報答國君對自己的恩德,決定幫助齊國除掉強敵晉國。他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斗爭,最終成功地擊敗了晉國,使齊國得以安寧。這個故事中的斗歷成為了形容經過長時間的激烈斗爭后取得勝利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過多年的斗歷,終于成為了一位成功的企業家。
2. 這支隊伍在斗歷中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和失敗,但從未放棄,最終奪得了冠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斗歷與“斗爭歷時”進行聯想,幫助記憶其含義。同時,可以用圖像化的方式,想象一個人在激烈的戰斗中歷經多年,最終取得勝利的場景,以加深對該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斗歷相關的成語,如“斗轉星移”、“斗爭到底”等,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通過斗歷,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
2. 初中生:歷經斗歷,他最終成功進入了心儀的高中。
3. 高中生:斗歷之后,他終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4. 大學生:我們要勇敢面對斗歷,為了夢想而奮斗。
5. 成年人:斗歷讓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諦,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