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班
成語(Idiom):捐班
發音(Pronunciation):juān b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放棄職位或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捐班是指主動放棄職位或責任。這個成語中的“捐”是放棄的意思,“班”是指職位或責任。捐班常常用來形容有志者舍棄個人利益或權力,為了更高尚的目標而放棄職位或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捐班這個成語常常用于贊揚那些舍棄個人利益,為了公共利益或更高的責任而放棄職位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政治家、領導人或志愿者等放棄權力或職位,為社會公益事業做出貢獻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捐班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明朝時期,有一位名叫劉基的官員,他被任命為兵部尚書,擁有很高的職位和權力。然而,他對政治腐敗和社會不公感到非常憤怒,于是決定放棄這個職位。他選擇了捐出自己的俸祿,以示對社會公正的追求。劉基的行為被后人稱為“捐班”,成為了表達放棄職位或責任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捐班屬于四字成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捐班的舉動讓大家對他的品質刮目相看。
2. 政府官員應該有捐班的精神,為人民做更多的實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捐班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講臺上,手里拿著一把班尺,突然他將班尺扔掉,表示放棄了自己的職位或責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職位或責任相關的成語,例如“辭職”、“謝絕高官厚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愿意捐班做班長,讓給更有能力的同學。
2. 初中生:老師,我想捐班當班長,希望能為班級做更多貢獻。
3. 高中生:在競選班長的時候,我選擇捐班,因為我相信其他同學能更好地擔任這個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