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骨飿兒
成語(Idiom):鵪鶉骨飿兒
發音(Pronunciation):ān chún gǔ yán é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背脊沒有肉,骨頭貼著皮肉的狀態,形容人非常瘦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鵪鶉是一種小鳥,骨頭很小,肉很少,而飿兒是形容人瘦骨嶙峋的意思。鵪鶉骨飿兒這個成語比喻人的背脊沒有肉,骨頭貼著皮肉,形容人非常瘦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身體狀況非常瘦弱,可以用于形容病弱的人、長期營養不良的人或者極度勞累的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鵪鶉骨飿兒”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可以推測這個成語可能源于中國古代農村生活中的一種現象。在古代農村,人們生活貧困,飲食條件差,營養不良是常見問題。因此,許多人的身體狀況都非常瘦弱,特別是背脊部位,骨頭緊貼皮肉,形成了“鵪鶉骨飿兒”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四個詞語組成,分別是“鵪鶉”、“骨”、“飿”、“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生病后瘦得像鵪鶉骨飿兒一樣,看起來非常虛弱。
2. 這個小孩吃得太少,瘦得像鵪鶉骨飿兒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鵪鶉骨飿兒”與瘦弱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鵪鶉骨頭緊貼著皮肉的背脊,形成了非常瘦弱的形象。可以通過多次重復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健康、營養相關的成語,如“饑腸轆轆”、“虛弱不堪”等,以豐富詞匯量,并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生病了,瘦得像鵪鶉骨飿兒一樣。
2. 初中生:這個男生長得非常瘦弱,背脊像鵪鶉骨飿兒一樣。
3. 高中生:他因為長期營養不良,骨頭緊貼皮肉,看起來像鵪鶉骨飿兒一樣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