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挖土、填土、運輸的工作量通常都用立方米計算;一立方米稱為一個土方。這一類的工作叫土方工程;有時也簡稱土方。
(2) (名)(土方兒)民間流行的、不見于醫藥專門著作的藥方。
[構成]
偏正式:土(方
[例句]
奶奶告訴他一個土方。(作賓語)土方已被運完了。(作主語)
英文翻譯
1.(民間藥方) traditional cure; folk recipe
2.(土方工程) earthwork
3.(計量單位) cubic metre of earth
詳細解釋
◎ 土方 tǔfāng
(1) [cubic metre of earth]∶挖土的計量單位,一立方米土
(2) [folk recipe]∶不見于醫書的民間流行的藥方
(1).古部族名。屢見于甲骨文。《詩·商頌·長發》:“洪水芒芒, 禹 敷下 土方 ,外大國是疆。”
(2).地勢。《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仞溝洫,物土方,議遠邇。” 杜預 注:“物,相也;相取土之方面遠近之宜。”
(3).挖土、填土、運土的工作量通常都用立方米計算,一立方米稱為一個土方。這一類的工作叫土方工程。 清 陳其元 《庸閑齋筆記·開吳淞江》:“從來筑城筑堤,但以土方計工。” 趙樹理 《三里灣》十五:“要從上灘中間斜著往村邊開,最深處只是一丈,并且距離也短,能省好多土方。”土方工程有時也簡稱土方。 洪深 《青龍潭》第一幕:“他說,這條公路全是土方,你們肯動工的話,兩個禮拜就好筑起的。” 王吉呈 《女御史》:“借口說自己包的土方完工了,來和嫂子拉拉家常。”
(4).民間流行的、不見于醫藥專門著作的藥方。 柳青 《銅墻鐵壁》第十七章:“ 石得富 怕土方子越弄越壞,叫她們問隊伍上的同志。”
成語(Idiom):土方(tǔ fāng)
發音(Pronunciation):tǔ f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文化修養或者知識水平較低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方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社會的階級分化,特指沒有受過良好教育、文化修養較低的農民階級。這個成語的含義延伸出來,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低,文化修養不夠,思維方式較為狹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的知識水平低,或者對某個問題的理解能力不足。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缺乏教育和見識的人,也可以用來自嘲或者開玩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社會階級分化。在古代社會,農民階級的人普遍沒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他們的知識水平相對較低。這個成語就是用來形容這個社會現象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土”和“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是個土方,但是他很勤奮,一直在努力學習。
2. 這個人看起來很土方,對藝術一竅不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土地上干活,因為沒有時間和機會接觸到知識和文化,所以他的知識水平就相對較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關于古代社會階級分化的知識,了解不同階層的生活和思維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成績很差,真是個土方。
2. 初中生:他雖然是個土方,但是他很努力,一定能有所成就。
3. 高中生:這個人對藝術一竅不通,真是個土方。
4. 大學生:盡管他是個土方,但是他有很強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