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籠
基本解釋
(1).古代上元節特制的一種食品。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三:“ 唐 歲時節物:元日,有屠蘇酒、五辛盤、咬牙餳;人日,則有煎餅;上元,則有絲籠。”
(2).指鳥籠。《廣西壯族文學·新的戲劇·劉三姐》:“﹝ 莫海仁 ﹞便計謀使 劉三姐 像‘鳥兒進絲籠一樣有翼也難飛’,于是請媒婆說親,要娶 三姐 為妾。”
成語(Idiom):絲籠
發音(Pronunciation):sī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輕柔、細致、溫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籠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絲”指的是細膩、柔軟,而“籠”則表示罩住、覆蓋。整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柔軟的絲線將物體輕輕地罩住或覆蓋住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細致入微、柔軟溫和的氛圍或感覺,也可用于形容細節處理得非常細膩,或者形容某種情感或氣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絲籠的故事并不常見,但可以從絲線的特性來理解這個成語。絲線輕柔而細膩,可以輕易地罩住物體,所以人們用“絲籠”來形容細致入微、柔軟溫和的特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笑容宛如春風拂面,溫柔絲籠,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2. 這幅畫的細節處理非常絲籠,每一筆都展現了畫家的精湛技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絲籠”想象成一張細膩的絲網,將物體輕輕地罩住,從而形成了柔軟溫和的感覺。可以通過觀察絲線的細膩和柔軟,來加深對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絲籠”相關的成語,例如“絲絲入扣”、“絲絲入理”,以及“絲絲入微”等。這些成語都與細致入微、柔軟溫和的特點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鳥在樹上搭建了一個絲籠,保護它們的蛋不受傷害。
2. 小學生:老師講解的數學題非常絲籠,我一下就明白了。
3. 初中生:她的聲音柔軟絲籠,讓人聽了心情愉悅。
4. 高中生:這幅畫的筆觸非常絲籠,每一筆都表達了畫家的情感。
5. 大學生:這部小說的描寫非常絲籠,讓人仿佛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