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耨
成語(Idiom):針耨
發音(Pronunciation):zhēn n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針線耐心地做細致的工作,形容人的工作仔細、耐心而精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針耨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在工作或做事情時的態度和方式。它表示一個人在做事情時非常細致、耐心和謹慎,不急于求成,注重細節和精細的處理。這個成語強調了在做事情時需要細心和耐心,才能取得好的結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針耨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在工作中的態度和方式。它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細致和耐心,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過于追求完美而忽視了大局。在工作場合、學習中或者是生活中,當我們想表達一個人工作認真,注重細節的時候,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齊物論》中有這樣一段話:“牛山之石,可以攻玉;錐形之璧,可以磨礪;不可以磨礪者,腐也;不可以攻玉者,鈍也。鈍者過也,腐者滅也。”這段話中用到了“鈍”和“腐”兩個詞,后來形成了“針耨”的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工作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針”和“耨”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針”指的是細小的針線工具,用來做精細的活兒;“耨”指的是農具,用來耕地除草。兩者結合在一起,表示人在工作中細致耐心地做事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是一位非常針耨的畫家,她的每一幅畫都充滿了細節和精細的處理。
2. 他在研究項目中總是針耨地分析每一個細節,確保工作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針耨”想象成一個人在用針線耐心地做細致的工作。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仔細縫衣服或繡花,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細致、耐心相關的成語,如“細水長流”、“心細如發”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在做衣服的時候總是很針耨,每一針每一線都做得非常仔細。
2. 初中生:老師在批改作業時總是很針耨,每一個錯別字都會指出來,幫助我們改正。
3. 高中生:我在寫論文的時候會很針耨,每一個觀點都會進行詳細的論證和解釋。
4. 大學生:我在做實驗時總是很針耨,每一個步驟都會仔細操作,以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