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印
基本解釋
刻作馬形的印紐。《魏書·高祖孝文帝紀上》:“五月丁巳,詔軍警給璽印、傳符,次給馬印。” 唐 長孺 點校:“《御覽》卷六八四、《冊府》卷六○‘璽印’作‘雀印’,‘雀印’、‘馬印’當指印紐,疑作‘雀’是。”
成語(Idiom):馬印
發音(Pronunciation):mǎ y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馬蹄印,比喻暴露犯罪證據或者留下明顯的痕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馬印”源于古代,原指馬蹄印。后來引申為比喻犯罪嫌疑人或行為者留下的明顯的痕跡或證據,使其難以逃脫法律的懲罰。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犯罪行為的痕跡明顯,很容易被人發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情況下,成語“馬印”用于描述犯罪行為的痕跡明顯,很容易被人發現的情況。比如,警方通過現場留下的馬印,迅速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或者在某個案件中,關鍵證據就是留下的馬印,使犯罪嫌疑人無法抵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成語“馬印”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是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使用馬作為交通工具,馬蹄印是馬匹經過的痕跡。由于馬匹的蹄子負重較大,因此留下的馬蹄印比較明顯,容易被人發現。后來,人們將這個現象引申為比喻犯罪行為留下的明顯痕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主語為“馬印”,謂語為“留下”,表示馬印是留下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案件的關鍵證據就是留下的馬印,無法抵賴。
2. 警方通過現場的馬印,迅速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馬印”與馬匹的蹄子留下的痕跡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馬匹經過地面留下的印記,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犯罪行為相關的成語,如“留下把柄”、“罪魁禍首”等,以豐富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沙灘上找到了一只螃蟹的馬印,知道它經過這里了。
2. 初中生:警察通過監控錄像發現了嫌疑人的馬印,成功破案。
3. 高中生:他犯罪后沒有銷毀證據,留下了明顯的馬印,很快就被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