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是叟
基本解釋
即 亡是公 。 宋 蘇軾 《楊康功有石狀如醉道士為賦此詩》:“吾言豈妄云,得之 亡是叟 。”
成語(Idiom):亡是叟(wáng shì sǒu)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shì s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失去父母雙親的人,也泛指孤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亡,失去;是,父親;叟,古代對年長者的尊稱。亡是叟原指失去父親的人,后來泛指失去雙親的人,特指孤兒。這個成語強調了孤兒的遭遇和無依無靠的境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亡是叟常用來形容孤兒,表達對孤兒的同情和關懷。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世界上沒有親人的哀傷和無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小雅·鴻雁》中有一句“亡是叟,亦孔之哀。”意為“孔雀失去了伴侶,也感到悲傷”。后來,人們將“亡是叟”引申為失去父母的孤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亡是叟的結構為“形容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亡是叟,沒有人照顧他。
2. 這個亡是叟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亡是叟”與“無依無靠”、“失去親人”等概念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孤兒的故事和相關習俗,以及孤兒保護和幫助的社會活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同學是一個亡是叟,我們要一起照顧他。
2. 初中生:他是一個亡是叟,但他很努力,將來一定能成功。
3. 高中生:亡是叟的他,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
4. 大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社會上的亡是叟,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