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德
基本解釋
指古代音樂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種品德。《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 鄭玄 注:“中,猶忠也;和,剛柔適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 唐 皮日休 《九夏歌九篇》之四:“麟之儀儀,不縶不維。樂德而至,如賓之嬉。鳳之愉愉,不篝不笯。樂德而至,如賓之娛。”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樂語孤傳為詩。詩抑不足以盡樂德之形容,又旁出而為經義。”
成語(Idiom):樂德
發音(Pronunciation):lè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快樂地遵守道德,有道德的快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樂德是由“樂”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樂指快樂、愉悅,德指道德、品德。樂德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在遵守道德的同時感到快樂和滿足的心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樂德這個成語常用于表達一個人在做正確的事情時感到內心愉悅和滿足的情感。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遵守道德、盡職盡責的行為,也可以用于鼓勵他人秉持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樂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據傳,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名叫子產的賢人,他一生都以遵守道德為己任。一次,子產的兒子問他:“為什么您總是這么快樂地遵守道德?”子產回答說:“快樂是因為遵守道德,道德是快樂的根本。”這個故事表達了子產對道德的堅守和對快樂的理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樂德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樂和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樂德守法,從不違反交通規則。
2. 她樂德待人,總是樂于助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樂德”拆分成“樂”和“德”兩個單字來記憶。樂即快樂,德即道德,將這兩個概念聯系在一起,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在遵守道德時感到快樂和滿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道德、快樂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對樂德的理解,例如“德高望重”、“快樂無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樂德做好事,每天都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2. 初中生:我們應該樂德學習,不僅要追求好成績,還要培養良好的品德。
3. 高中生:我覺得樂德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只有做到道德與快樂的統一,才能過上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