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
基本解釋
(1).封建社會中官品的最高一級。自 三國 魏 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為一品。《晉書·惠帝紀》:“乃發王公奴婢手舂給兵廩,一品以下不從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從役。” 唐 賈島 《上杜駙馬》詩:“妻是九重天子女,身為一品令公孫。”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三》:“而凡 滿洲 、 漢 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極速者亦三十年。”參閱《隋書·百官志中》。
(2).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 唐 裴铏 《傳奇·昆侖奴》:“ 大歷 中有 崔生 者,其父為顯僚,與蓋代之勛臣一品者熟。生時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
(3).猶言一等;第一等。《南齊書·蕭惠基傳》:“當時能棊人 瑯邪 王 抗 第一品, 吳郡 褚思莊 、 會稽 夏 赤 松 竝第二品。” 宋 王明清 《摭言雜說》:“京師 樊樓 畔有一小茶肆,甚瀟灑清潔,皆一品。”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冥誓》:“(生)姐姐費心。因何錯愛小生至此?(旦)愛的你一品人才。” 老舍 《正紅旗下》三:“他比客人高著一品,須拿出為官多年,經驗豐富,從容不迫的神態來。”
(4).一種。《周禮·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 唐 賈公彥 疏:“泉始蓋一品, 周景王 鑄大錢,而有二品。” 宋 張載 《經學理窟·祭祀》:“羞無他物,則雖羞一品足矣。”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異事》:“當時 揚州 芍藥,未有此一品,今謂之‘金纏腰’者是也。”
成語(Idiom):一品(yī pǐn)
發音(Pronunciation):yī p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一等品質,最高級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品是指最高級別的品質或地位。它常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質量或地位非常高,達到了最好或最高的水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品可以用來形容各種事物的高品質,例如一品茶、一品菜、一品文物等。同時,它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地位或身份非常高,如一品大員、一品官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品最初來源于中國古代官員的品級制度。官員根據官階的高低分為九品,其中一品是最高級別的官員。后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形容事物的最高級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品是一個名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餐廳的菜品真是一品中的一品。
2. 他是一品官員,享受著無比的榮華富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一品”這個詞與高品質或最高級別的事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一品相關的成語,如“一品堂”、“一品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畫的這幅畫是一品作品。
2. 初中生:他在學校里的成績一直是一品水平。
3. 高中生:這本書是一品名著,值得一讀。
4. 大學生:他在比賽中表現出了一品球技。
5. 成年人:這家酒店的服務質量真是一品中的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