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翰
成語(Idiom):調翰
發音(Pronunciation):tiáo 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調整、修整筆墨,使之更加工整美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調翰源自《漢書·藝文志》,原指修整毛筆,使其筆尖更加飽滿,使字跡更加工整美觀。后來引申為修飾文章,使之更加優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修飾文字、潤色文章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東漢末年,有一位名叫楊修的文學家,他的文章寫得非常好,但是字跡卻很潦草。有一天,楊修的朋友王修來訪,看到楊修的字跡,覺得他的文章實在是太好了,但是字跡不夠工整。于是王修就對楊修說:“你的文章好,只是字跡不夠工整,你應該調翰一下。”楊修聽后非常感激,從此開始調整自己的字跡,使之更加美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修改文章時總是會調翰一下,使之更加精致。
2. 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只需要調翰一下,就更加完美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調翰”與修飾文字、潤色文章的意思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修飾、美化相關的成語,如“錦上添花”、“雕蟲小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可以調翰一下我的作文嗎?
2. 初中生:老師,我覺得這篇文章還需要調翰一下,使之更加優美。
3. 高中生:我經過不斷調翰,終于寫出了一篇令人滿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