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例
基本解釋
(1).闡明義理的事例。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經無義例,因行事而言。”《魏書·張吾貴傳》:“三旬之中, 吾貴 兼讀 杜 服 ,隱括兩家,異同悉舉。諸生后集,便為講之,義例無窮,皆多新異。”
(2).著書的主旨和體例。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 太原 王劭 又録 開皇 、 仁壽 時事編而次之,以類相從,各為其目,勒成《隋書》八十卷。尋其義例,皆準《尚書》。”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五:“ 唐 五代 史書皆公( 歐陽修 )手所修,然義例絶有不同者。” 清 方宗誠 《<桐城文錄>序》:“余編《桐城文録》,義例多與 存莊 手訂。”
義例(Yì Lì)
發音(yì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給他人樹立榜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義例指的是通過自己的行為給他人樹立良好的榜樣。它強調了一個人應該以正直、高尚的行為來影響他人。義例也是一種道德規范,它鼓勵人們積極做好事,幫助他人,并以良好的行為影響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義例常常用于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它可以用于鼓勵學生以身作則,幫助他人,并在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義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在古代社會中,人們非常重視道德和品德的教育。通過以身作則,人們可以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他人,樹立良好的榜樣。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位賢人,他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了整個社會,成為后人學習的楷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義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義”表示道義、正義,而“例”表示榜樣、規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義例示人,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2. 她的行為言傳身教,給孩子們樹立了良好的義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義例可以通過將其與實際生活中的榜樣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位偉大的領袖或者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通過自己的行為給他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義例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道德和品德的故事和成語,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義例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幫助了同學們,以義例示人。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他應該以身作則,給同學們樹立榜樣。
3. 高中生:他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以自己的行動成為義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