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牛喘
成語(Idiom):吳牛喘
發音(Pronunciation):wú niú ch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力量消耗殆盡,筋疲力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吳牛,指吳地的牛;喘,指喘息。吳牛喘比喻人或事物筋疲力盡,力量消耗殆盡,無法再繼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長時間的工作、學習或勞動后筋疲力盡,無法再繼續努力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吳牛喘的故事源于《史記·吳太伯世家》。相傳吳太伯是吳國的開國君主,他年輕時曾在山中放牛。一天,他看到一只大蛇,嚇得逃回家中,心神不寧,連夜也無法入眠。于是,他決定再次去山上找到那只蛇,以證明自己的勇敢。當他再次找到蛇時,蛇已經被別人殺死了。吳太伯感到非常失望和惋惜,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勇氣和力量遠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樣。從此以后,人們用“吳牛喘”來形容人或事物力量消耗殆盡,筋疲力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現在已經吳牛喘了。
2. 考試結束后,同學們都吳牛喘地坐在教室里休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吳牛喘”與一個牛在吹喇叭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這只牛吹了很長時間的喇叭后,筋疲力盡,無法再繼續吹下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勞累、筋疲力盡相關的成語,如“筋疲力盡”、“力不從心”等,以豐富詞匯儲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昨天玩了一整天,回家后累得吳牛喘。
2. 初中生:期末考試結束后,同學們吳牛喘地回家休息。
3. 高中生:準備高考的時候,每天都要復習到很晚,有時候感覺自己已經吳牛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