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坐
成語(Idiom):槁坐(gǎo zuò)
發音(Pronunciation):gǎo z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物極為憔悴、瘦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槁坐”由兩個詞組成,槁和坐。槁意為干枯、凋謝,坐意為坐落。槁坐形容人或物因衰老、疾病或困苦而形容憔悴、瘦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物極度憔悴、瘦弱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患病或長期勞累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植物因環境惡劣或無法得到足夠養分而干癟凋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二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楚國有個人叫子罕,他非常窮困,每天饑寒交迫,骨瘦如柴,只能靠坐在槁樹下度日。由于生活的艱辛,他的身體越來越憔悴,瘦弱不堪。后來,人們用“槁坐”來形容人或物的極度憔悴、瘦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形容詞“槁”和動詞“坐”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病倒后,整個人憔悴得像個槁坐的老人。
2. 經歷了一場災難后,這座城市變得破敗不堪,街上到處都是槁坐的建筑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槁坐”聯想為一個人瘦弱地坐在槁樹下,形象地表達出人或物憔悴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瘦弱、憔悴相關的成語,如“面黃肌瘦”、“形銷骨立”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奶奶生病了,變得槁坐了。
2. 初中生:他長期奮斗在工地上,憔悴成了一個槁坐的人。
3. 高中生:經歷了戰爭的摧殘,這個城市變得一片槁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