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圖
成語(Idiom):桃源圖
發音(Pronunciation):táo yuán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代表人們向往的理想境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桃源圖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桃花源記》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漁夫偶然發現了一片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那里山清水秀,人民安居樂業,沒有外界的紛擾和困擾。這個故事成為了人們追求理想世界、遠離塵囂的象征。成語“桃源圖”因此引申為理想境地或理想社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桃源圖常用于形容人們向往的理想境地,可以用于文學作品、演講、討論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桃源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陶淵明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在這篇文章中描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桃源圖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心中的桃源圖是一個沒有爭吵和紛爭的世界。
2. 她總是憧憬著能夠找到自己的桃源圖,遠離喧囂的都市生活。
3. 這部電影展現了一個現代版的桃源圖,讓觀眾感受到了寧靜和美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桃源圖”與理想境地或理想社會聯系起來,想象自己置身其中,享受寧靜和美好的生活。同時,可以嘗試將成語與《桃花源記》這個經典的故事聯系起來,這樣有助于記憶和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閱讀《桃花源記》這個故事,了解更多關于桃源圖的起源和背景。此外,還可以研究其他與理想境地相關的文學作品,如《烏托邦》、《理想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希望有一天能夠找到自己的桃源圖,住在美麗的鄉村。
2. 初中生(13-15歲):對我來說,桃源圖就是一個沒有壓力和煩惱的地方。
3. 高中生(16-18歲):現代社會充滿了競爭和紛爭,我渴望能夠找到一個桃源圖,遠離這一切。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桃源圖代表了人們對和平、寧靜和自由的向往,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