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
基本解釋
[釋義]
(名)歷史書籍。
[構成]
偏正式:史(籍
[例句]
翻閱史籍。(作賓語)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history; historical records
詳細解釋
◎ 史籍 shǐjí
[history;historical records] 記載史事的典籍
歷史典籍,史書。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國家之難,身雖屠裂,而功銘著於 景 鐘,名稱垂於竹帛,未嘗不拊心而嘆息也。” 唐 劉知幾 《史通·疑古》:“夫圣人立教,其言若是,在於史籍,其義亦然。”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此時史籍甚微,未足成類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跋》:“幾世紀幾千年的史籍,正象心血如潮,一剎那間已現重重的噩夢。”
成語(Idiom):史籍 (shǐ jí)
發音(Pronunciation):shǐ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歷史的記載和文獻資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史籍是指記錄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書籍或文獻資料。它們是人們了解過去的重要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研究和理解歷史。史籍包括正史、編年史、傳記、地方志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史籍這個詞語常用于描述歷史研究、歷史書籍和歷史文獻等內容。它可以用來討論歷史的重要性,以及歷史對于我們理解現在和未來的影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二十年》:“凡大國之史,不可不瞻也。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意思是說對于大國來說,其歷史記載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經常瞻仰。后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指歷史的記載和文獻資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史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研究史籍方面非常有造詣。
2. 這本史籍記錄了古代王朝的興衰歷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史籍”這個成語與“歷史記載”、“文獻資料”等相關概念聯系起來記憶。可以通過閱讀歷史書籍和文獻資料,加深對史籍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史籍的同時,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歷史的知識,如不同歷史時期的重要事件、歷史人物的生平等。可以通過閱讀歷史書籍、參觀博物館等方式進行延伸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閱讀史籍,了解古代的故事和英雄人物。
2. 初中生:老師推薦了一本關于中國古代史籍的書,我正在閱讀中。
3. 高中生:歷史課上我們經常需要參考史籍,來支持我們的研究和論文寫作。
4. 大學生:我在大學歷史系學習,專注于研究史籍和歷史文獻。
5. 成人學習者:我對古代文化很感興趣,所以我一直在閱讀各種史籍和歷史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