傖輩
基本解釋
晉 南北朝 時,南人譏北人粗鄙,蔑稱傖輩。《南史·文學傳·丘靈鞠》:“ 靈鞠 不樂武位,謂人曰:‘我應還東掘 顧榮 冢。 江南 地方數千里,士子風流皆出此中。 顧榮 忽引諸傖輩度,妨我輩涂轍,死有餘罪。’”后用以泛指粗鄙淺陋的人。 清 洪昇 《長生殿》例言:“今《長生殿》行世,伶人苦于繁長難演,竟為傖輩妄加節改,關目都廢。”
成語(Idiom):傖輩
發音(Pronunciation):sēn b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愚蠢無能的人或一群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傖輩由兩個詞組成。傖(sēn)指愚蠢、無能;輩(bèi)指同輩、同類。合在一起形成了“愚蠢無能的同類”或“一群愚蠢無能的人”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一群人或一個集體的整體素質低下、無能或愚蠢。可以用于批評某個團體或集體的行為或表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傖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九年》中,原文是“晉國之傖輩”。這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晉國,當時國家的官員都很無能,對國家事務處理不當,導致國家衰落。因此,人們用“傖輩”來形容這些無能的官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真是一群傖輩,不懂得如何運營業務。
2. 那個團隊的成員都是傖輩,一點效果都沒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傖輩與“傻瓜”這個詞聯系起來,因為它們都表示愚蠢無能的人。你可以想象一個愚蠢的人在旁邊說著傻話,然后記住這個詞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傖輩相關的成語,如“眾口鑠金”、“眾矢之的”等等。這些成語都與人群的智慧或行為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班級的一些學生真是傖輩,連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
2. 初中生:他們班的籃球隊簡直是一群傖輩,每次比賽都輸得一塌糊涂。
3. 高中生:這個政府的決策真是一群傖輩做出來的,完全不考慮民眾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