蹂蹃
成語(Idiom):蹂蹃 (róu rěn)
發音(Pronunciation):róu r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力搖晃、擠壓或踩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蹂蹃是一個形容詞,指用力搖晃、擠壓或踩踏。它常用來形容人或物被粗暴地對待、摧殘或虐待。這個成語多用于負面的情境,表示被人欺負或被人不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蹂蹃可以用來形容人或物被肆意對待的情況。比如,可以說某個人被欺負得很慘,被蹂蹃得不敢還手;也可以說某個物品被人摔得七零八落,被蹂蹃得面目全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楚漢相爭時,項羽曾經俘虜了劉邦的母親呂雉。項羽對呂雉的態度非常惡劣,對她進行了種種侮辱和虐待。其中,有一次項羽騎馬踩在呂雉身上,蹂蹃了她。這個故事中的蹂蹃就是指用力踩踏、摧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蹂蹃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同學們蹂蹃得不敢去上學了。
2. 這個小孩子被兄弟姐妹們蹂蹃得哭得不停。
3. 這個公園的花壇被游客們蹂蹃得幾乎一片狼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蹂蹃的發音“肉人”,想象一個人被蹂蹃得像一塊肉一樣被摧殘,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蹂蹃相關的成語,比如“肆虐”、“欺凌”等,以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玩具被弟弟蹂蹃得都壞了。
2. 初中生:他們班的霸凌問題嚴重,有些同學經常被蹂蹃。
3. 高中生:這個電影中的女主角在劇中被反派蹂蹃了好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