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置水之清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shuǐ zhī q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的品行清白無暇,毫無瑕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置水,放在水中;之,表示的;清,清澈。將水放在清澈的地方,水仍然清澈。比喻人的品行無論置于何種環境中都保持清白無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高尚,無論遇到任何誘惑或困境,都能保持清白無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子罕》中有一則故事,孔子的學生子罕曾問孔子:“有人說您是圣人,但是圣人有沒有過錯呢?”孔子回答說:“圣人也會犯錯,但是他們能夠及時改正錯誤,使自己清白如初。”后來,人們將這個故事中的“清白如初”演變成了成語“置水之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置 + 水 + 之 + 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職場上始終保持著置水之清的品行,從不為了個人利益而做出不正當的事情。
2. 這位公務員深受人民群眾的愛戴,因為他一直保持著置水之清的操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置水之清”聯想成將水放在清澈的地方,水仍然清澈。這樣的人品行清白無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身正不怕影子斜”、“明察秋毫”等,這些成語都與人的品行和道德有關,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修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他是個很好的同學,總是幫助別人,他的品行就像“置水之清”一樣。
初中生(13-15歲):在面對考試作弊的誘惑時,他選擇了堅持誠實,展現了“置水之清”的品質。
高中生(16-18歲):他在學校里做事一絲不茍,他的品行就像“置水之清”一樣,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尊重。